拼音:wēn hé yùn dòng
词条内容:温和运动也称“适度锻炼”,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其运动形式有很多,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散步等。温和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长期坚持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以逐渐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简介;温和运动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锻炼”。所谓“适度”就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能,即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如晨练中扭秧歌、抖空竹、步行等属于“温和运动”。
温和运动通过一定量的全身运动,全面改善人体的机能,进而提高人体的素质。
选择了适度的“温和运动”方法,就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温和运动”是持续的锻炼,它对人的意志和毅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只有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享受到它带来的健康快乐。
运动理论;美国运动生理学家莫尔豪斯认为,“运动应当在顺乎自然和圆形平面(指一种平缓的而非陡然的过程)的方式下进行。”运动量由小到大,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讲究舒适自然,循序渐进。比如跑步,刚开始练跑时要跑得慢些、距离短些,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再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和距离。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认为,成年人经常进行适度的而不是激烈的体育锻炼可以延长寿命。该杂志对美国哈佛大学的16936名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达16年。他们发现,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的死亡率为根本不参加体力活动人的一半。
温和运动可使人精神振奋,因为这种锻炼能够促使大脑分泌更多的心理“愉快素”。反之,激烈的、过度的运动却使儿茶酚胺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减少,并抑制B淋巴细胞的生物活性,降低免疫功能。可见超负荷的运动不仅极易使人疲劳,而且对身体不利。由此,美国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健身的新观点。
流行趋势;时下,在都市里到处都可见到一些人们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比如骑自行车上下班,乘公交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在机关办公时不乘电梯而爬楼梯以及早晚散步等。
适度标准;对于温和运动的合适运动量,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锻炼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
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
每周锻炼三次,每次锻炼时间半小时左右或更长。
运动形式;温和运动的形式有很多,如慢跑、快走、健身操、游泳、骑自行车、爬山、跳绳、扭秧歌、打太极拳、跳交谊舞、散步等。
进行温和运动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来选择喜欢的项目和定制运动量。
运动特点;温和运动的特点是低强度,有节奏,长时间,不间断,无高难技巧,易坚持。既能够全力整体运动,也可以局部运动。
适合对象;从强身健体的意义上来说,温和锻炼的对象适合社会各阶层,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有益健康;温和运动属于有氧运动,长期坚持持续的、适度的运动,可以逐渐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延缓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同时,温和运动还可以避免年老体弱者在剧烈运动中的肢体扭伤、闪腰或骨折等运动损伤。
专家提醒;做温和运动时,要让全身都运动起来,充分活动开。比如散步,就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这才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如果背着手走路,既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的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
此外,温和运动需要的是持续的锻炼,切忌心情好时才偶尔运动,这对人体并无益,很容易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甚至还会加重器官的磨损,导致寿命缩短。
展开全文